深圳大学被抛弃的命运几乎无法逆转了!这是一座城市的痛苦选择,也是一个时代的断然选择。
对这位脑部供血严重不足,心脏搏动虚弱无力的巨肥儿施行“安乐死”当然会显得非常残忍无情,当然不可能不付出巨大的代价,遭遇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阻力。但除了壮士断腕,我们没有任何别的更好的选择。
抛弃深圳大学的理由有三:
一、深圳大学是深圳28年改革开放过程中最“杰出”的落伍者。它被抛弃不是政府投入不足和大学教育市场恶性竞争的原因,而是所有改革先行者创新精神蜕化和消失后的自然结果。
这座中国硬件最优质的学府竟二十年之力却始终无法改变游蹿于三流教育市场、四流文化市场的宿命,实在令人叹息。从历史来说,这座富丽堂皇的文化别墅系着中央和本土太多的期许与憧憬。曾记否,1983年9月,几乎倾尽人大、清华精锐的办学团,锦衣怒马扬鞭南下,滚滚风尘挟裹着一个个多么炫目的英雄梦!这支价值三十个亿的“京城第一师”,其领军人物就是三位国宝级大师:张维、黄达、方生。历年来,深大凭借无出其右的财力,从中国最著名的十所高校吸附的顶尖学科人才达50人之多,仅此就引起各高校“公愤”。 但是,那个“北有清华,南有深大”的立校之梦为什么象一座高不可攀的冰山,顽强地阻隔着我们的梦想和现实,近十年来更由渺茫而最终彻底破碎?为什么一个个气度高华的饱学大儒费金数百万移栽至南海之滨竟宛若烟云,迅即销声匿迹?为什么这所拥有不啻于国内任何一所名牌大学的硬件和政府支持度的大学,进!不能成一方霸业;退!不能守住阵角,只能偏安一隅,甚至难以偏安一隅?
先锋精神是深圳大学的创校之本,也是它的安身立命之本。回归庸常,实质上就是自己主动放弃自己的高贵出生和远大前途 ,彻底否定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二、作为改革标杆和现代化国际大都会,深圳没有任何借口拒绝拥有一座与它的雄图大略、它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势力相匹配的大学。世界上有哪座目光高远,志向伟大的城市没有一座堪称精神伟大的大学呢?深圳要叫板世界级大都会,要以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实现新一代轮跨越式发展,惟有壮士断腕,放弃对深圳大学不切实际的幻想,另起炉灶,与香港乃至世界名校合纵连横,以滴水穿石之毅力浇铸自己的“哈佛”、“牛津”。路再漫漫,我们也只有铁心上下求索。
三、我们要像对待城市再生一样,积极探索改革落伍者的退役机制。优胜劣汰是深圳勇于开拓,崇尚竞争的根本价值,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抛弃深圳大学不是消极地让它自生自灭,而是主动推倒炉灶,把它改造成一所真正的、全新的特区大学。
改造思路如下:
一、彻底检讨现有办学招生、管理、投入方式,把深圳大学改造成为一所免费大学,让所有深圳建设者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深圳现有户籍人口不足200万人,常住人口可能达到了1200万人。1000万外来工为这座城市奉献了春青、健康、血汗和智慧,这些仍然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已经在户籍上惨输了一回的人决不能让他们的孩子在大学教育上再输一回了。如此改造,不仅不会造成大的社会震荡,反而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褒扬。深圳到了向1200万外来建设者、向全国获利回吐的时候了。
二、以深圳为重点,面向全国招生,提高生源质量,延揽国内国际名师,志愿服务。在公开公正的前提下,每年拿出2000个指标面向有8年深圳工作资历的外来建设者的子女,拿500个指标给深圳低保家庭,拿3000个指标面向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一律择优录取。同时每年延揽100名国内国际名师做志愿者,服务期为半年到2年不等。假如深圳开此先河,不仅可吸引全国更多优秀的生源,这对进一步形成和巩固深圳人才高地、建设和谐社会更有难以估量的长远价值!
三、走政府投资和海内外捐款相结合办学的模式。以四年本科加三年研究生在校生2万人,人平减免学费5000元计算,全年不过花费1亿元,完全在市财政承受能力之内。此外还可源源不断地接受海内外的巨额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