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虎首页 加入收藏夹  
 
内部论坛会员入口: 密码: 申请入会 | 访客留言 | 好文推荐
 斑竹推荐 More...
 
[NEW!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
[HOT!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
[NEW!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COOL!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
[COOL!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COOL!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
[COOL!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COOL! 河内:拥抱之难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
[NEW!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
[NEW!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COOL!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
[NEW!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NEW!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COOL!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站内搜索  
 
搜索类别:
关 键 词:
搜索类型:
 
 友情链接 More...
 
杰创达科技
 ·老亨的博客  ·薛涌评论
 ·王方每周评论  ·朗咸平先生
 ·半求地产评论  ·谢国忠先生
 ·贺承军建筑评论  ·陈志武先生
 ·王绍培的菜园  ·章星球文化本位
 ·新华网深圳论坛  ·南云楼
 ·财新网  ·沈宏非
 ·凤凰网  ·参和网
 ·天涯城市社区  ·洪晃找乐
 ·深圳新闻网  ·炎黄春秋
 ·奥一深圳  ·凯迪社区
 ·深圳之窗  ·商人王石
 ·中国选举与治理  ·尚书吧
 ·金心异南方评论  ·安妮宝贝
 ·公民陈绍华博客  ·王樽之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  ·张继合
 ·韩寒  ·中国新闻网
 ·张五常先生  ·FT中文网
 ·王受之先生  ·MBA智库
 ·刘家田

一个经典的政商博弈案例
作者:jincheng918
来源:WWW.InterHoo.Com   类型:在商言商 , 虎友CLUB ,      2011/3/31 22:47:02 点击4529次
一个经典的政商博弈案例

 

  作者:jincheng918 提交日期:2011-3-31 11:18:00
  经过14年的艰苦谈判后,梧桐山隧道今日起免费通行。南都今天刊出了一篇谈判相关方的访谈,揭秘谈判过程。可以说,关于梧桐山隧道的谈判过程,是中国内地在法律框架下、依市场经济原则进行政商博弈的一个经典案例,值得公共管理学家认真研究。
  昨天在接受南都记者访问时,我就强调了这一点。政府既没有采用强制措施,也没有动用警力或黑社会手段,而是利用原合同不够严谨的漏洞,动用巨大行政资源成本,最终迫使对方就范。但在对方手上已完全没有筹码之后,政府也并没有大开杀戒逼死对方,反而是采取变通的手法让对方有一个基本划算的结果。
  可以肯定地说,在最初订立建设收费隧道的合同时,政府和企业方都无法预见未来,所以条款无法严谨到对自己完全有利而对方没有任何空子可钻。以现在来想见过去,指责深圳政府把如此重要的一个市政通道交给市场主体去建设管理收费,也是不客观的,毕竟那时是一种流行做法,没有人认为不妥;而指责企业不顾社会利益坚持收费也是没道理的,企业设立的目的就是赚取利润,人家合法赚钱,并无不妥。
  当双方开始谈判时,筹码其实更主要是在企业方,因为盐田区市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盐田区政府,给深圳市政府施加了较大的政治和道德压力,民怨在背,深府有急迫性,而企业虽然也有社会道德压力,但只要脸皮厚一些,只拿合同和法律说事儿,政府也拿他没办法。当然也这必须是在法律有效的地方。
  当然,深府值得称道的一点是,即便是筹码不多的情况下,深府也没有放弃市场和法律原则——倘若在内地,完全有可能,政府为了博得民意政声,尽快实现免费,就按照企业开价成交,反正花的是财政的钱,又不是书记市长个人的——反而深府在谈判桌上并没有放弃原则,坚持按市场定价而不是按政治需求定价。
  深府只好想办法增加自己的筹码,这就是盘山公路和深盐二通道。按照市交委的说法,这两个筹码都没有违反双方的合同。盘山公路是对旧路修缮,完全没有问题,但这一筹码效果显然一般;深盐二通道是致命一击,迫使对方就范的关键,但说它与梧桐山隧道不冲突确实有点儿牵强,而且企业方根本不相信政府会舍得下这么大本钱来作筹码。说实话,这事情可能也就许宗衡能干得出来。
  但是反过来看,深盐二通道绝非仅仅是增加了谈判筹码,其实是解决深圳东海岸方向交通瓶颈的关键之举,谈判筹码的价值反而退居其次了。所以斥资十多亿修深盐二通道,足可以称得上是深府近年施政中不可多得的精彩手笔之一。
  深盐二通道开通,深府说二通道与隧道不冲突的理由虽然生硬但在法律上却也站得住脚。梧桐山隧道业主方筹码尽失,这时就是企业急政府不急了,主动权易手,再来谈判,隧道估值自然就大掉价。这过程里面反应出企业方对发展大势判断不明,以为奇货可居本就在社会责任上站不住脚,把政府修建二通道的计划当作空洞的威胁更说明企业见识短浅,企业自应为其判断失误付出代价。
  但在此形势下,深府仍表现出忠恕之道,最终虽不是6。8亿的成交价,但企业也可实收至少5。5亿(这还要看地块所建楼盘出售时的市场价格,说不定超过6。8亿,甚至达到10个亿也完全有可能,那就看企业的开发水平了),所以仍算是双赢——倘若加上市民得到三条过梧桐山通道来说,那就是三赢了。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对方毕竟是和黄以及中信,政府才表现出这种忠恕之道,倘若换一个完全民营企业比如类似“海上皇宫”的郭奎章,深府是否表现还这么中规中矩可圈可点,那就难说了。
  市场经济中的政商关系,本应如此:在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行事。然而在现今的中国大陆,法律更多时候只是“挡箭牌”或者本身就只是一支“箭”,而市场经济原则,在强势的政府面前很多时候啥也不是,分分钟政府就可以脱掉裤子强奸一番。所以深圳政府的这一案例,在在说明了深圳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最基本的操守那还是相当坚守。
  当然,过去这些年的市场化改革确实也有过头的地方,那就是涉及到政府基本职责的公共品提供,是否应当完全市场化,值得反思。一些关键性的市政设施,是否应该交由市场主体来供应?现在看来还是应该由政府来提供——即如在特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深圳市域内联通关内外的所谓高速公路,是否应由财政回购变为市政快速路?政府是否应该避免将新的此类设施再由市场主体投资?前车之鉴不远,深府应该深思。

  与此同时,对于过去的遗留问题,或者未来仍可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由市场主体参与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必须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建立一整套监管体制,以避免市场主体损害市民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也是梧桐山隧道事件带给我们的经验价值之一。
  现在,梧桐山收费隧道已成为一个标本,我们期待下一个是水官高速和梅观高速。
  
#日志日期:2011-3-31 星期四(Thursday) 晴 送小红花 推荐指数:复制链接 举报
 


评论人:jincheng918 评论日期:2011-3-31 11:24
收回梧桐山隧道实花5.5亿元
2011/03/31 07:31:11 来源:南方网 作者:赵炎雄 任笑一 刘凡

为何一个隧道收回谈判要耗费14年,最后又是什么原因推动了梧桐山隧道谈判成功?到底花了多少钱收回来的?一切都将随着梧桐山隧道的免费通行浮出水面。南方都市报独家采访到三名收购过程的见证者———深圳市交委发展计划处处长冷魁,盐田港集团总经理童亚明,梧桐山隧道管理公司总经理周金保。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这场谈判,其中更涉及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
“港方是李嘉诚?大家搞错了”

记者(以下简称记):梧桐山隧道谈判的产生是因为当时政府没有钱建设吗?

周金保(以下简称周):据我所知,当时的确是政府没钱,想借助社会力量建设路桥,这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不修(隧道)就要一直走盘山公路,这对交通阻碍很大。梧桐山隧道先后分2期建设,刚开始1985年,建设了第一条上行隧道,从沙头角到深圳。1995年又建第二条隧道下行。按当时的钱算(要计算通胀)一共花了4个多亿。

记:什么时候全收回来了?

周:应该这样说,梧桐山隧道转过几次手,每一次的成本都不一样。

记:转过几次手?港方公司还是李嘉诚的吗?

周:是大家搞错了,是中信集团的,剩下50%股份是盐田股份有限公司。

记:是因为梧桐山隧道饱和,政府才有收回的想法吗?

周:这样说吧,刚建好的时候车流并不多,到了上世纪90年代车流量才增加,当时隧道还可以走大货柜车,收费也便宜,最早的时候小车只收5块钱。后来车流量是缓慢上升,到了1999年以后速度比较快了。

记:设计标准是6万辆?

周:对,但最高峰都没有超过6万辆。一直都没有饱和过,最高每天车流量才5万多辆。

“什么叫唯一,没有写啊”

记:我听说最开始港方要13亿,这算是狮子大开口吗?

冷魁(以下简称冷):不能这样理解,我们算法不同。

记:你们怎么算的?

冷:说起来比较复杂。开始香港公司的期望值很高,最初说不谈,后来开始谈了,价钱又谈不拢。政府撤销收费站拿钱是有原则的,并不是哪个单位要多少钱就给多少。根据《收入限制法》来计算。梧桐山隧道还有十几年的收费期,把将来车流量增加的情况一算,按照5%的速度增长,就像银行算利息的办法一样,还要包括人工成本、养护成本的扣除。给你举个例子,100万的房子你分20年付可能就变成150万了,但如果一次性付款肯定就要少很多钱嘛。加上人员成本一年就1600万左右,还不包括隧道本身养护灯光等。所以2007年我们算出最高的价格是6.8亿元。

记:香港要多少钱?

冷:要9个亿。后来我们就修深盐二通道。

记:这算是逼迫吗?

冷:不能这么说,应该说配合谈判。

记:深圳为梧桐山隧道收回做了很多工作吧?

冷:对,首先修盘山公路时,港方就不同意。但盘山道是现有道路,我们不是新建的,只不过改了一下,他们有意见也没办法。后来我们建深盐二通道,他们有意见,但二通道不是直接到梧桐山隧道的口上的,是直接到盐田区政府的后山。如果说是同样线位的通道那是不准确的,况且深盐二通道是东部沿海高速的一部分,也是有规划的。

记:我听说,当时政府给港方承诺,梧桐山隧道是唯一的通道啊。

冷:什么叫唯一,没有写啊。

“要建深盐二通道时,港方以为深圳在作秀”

记:开始建深盐二通道时,港方有反弹吗?

冷:(笑)开始港方不信,说我们完全是在作秀。但一看我们真的修了,就没办法了。价码从13个亿一直降到9个多亿,开通前又降到6.8亿。但我们已经觉得不值那么多钱了。

记:因为车流量下降很快?

冷:对啊,一开通后,车流量立刻下降。后来梧桐山隧道一年收入只有3000万。这个是什么概念,只够人员养护略有结余,大约只有300多万的利润。

记:后来甚至还限制货柜车走梧桐山隧道?

冷:对,为了配合深盐二通道开通,政府就禁止货柜车通行走梧桐山隧道。他们开始不同意啊,就想把收费降低。我们把盐排高速的收费降低。政府要让司机感觉到,走盐排高速和深盐二通道会更好,后来这个事态就稳定下来了,又是对港方一个打击。

记:政府有权力限制通行吗?

冷:当然有了。同时,罗沙路也限行货柜,因为莲塘两边都是住宅区,这也是为民办实事。

记:深盐二通道开通后,是不是谈判就很顺利了?

冷:也不是,只不过启动了新一轮谈判。我们在怎么计算价格上又出了分歧。我们认为,盘山路、二通道免费了,只有公交车,赶时间的车主和不在乎钱的人才会走梧桐山隧道。他们认为,要按照要么两条通道都收费要么都不收费来评估。换句话说,要按照梧桐山隧道不收费的车流量来计算价值。

记:这个没道理。

冷:不,他说得有道理的。梧桐山隧道的人流量下降是人为造成的,他们想让政府买单,但政府不答应。当时我举了个例子,一个酒楼亏本了,政府说要收回来,政府说免费来吃饭,按这个人流量来收购这个酒楼,这怎么可能。最后他们哑口无言。其实我心里清楚,他们也是有道理的。

“隧道被抵押,钱已经花掉了”

记:事情后来又怎么发展的?僵持在那吗?

冷:我们通过收入限制法计算,悲观估计只值1.58亿,乐观估计也只有3.8亿。你看今天我们搞活动(免费仪式),车流量还是不小的。只不过,深盐二通道开通后老百姓呼声没有那么强烈了,政府认为应该花最少的价钱解决问题。但港方坚持要6.8亿,最多优惠3%-5%,只能解决2000万左右。

记:为什么他们那么坚持这个价格?

冷:他们也是有苦衷的。港方是中信集团的下属企业达佳集团,它把隧道当作资产抵押给嘉华银行,而且它把钱已经花掉了。如果现在解决了收购问题,对银行来说就是坏账。

记:他们着急吗?

冷:他们很着急,但并不表现出来。作为银行来说,如果资产没有了结,顶多是不良资产,一旦解决那就是坏账,彻底收不回来。作为银行就不希望收回来。

记:他们很直白地说出来的吗?

冷:对,作为银行是很难的,当时他们很坦诚地没有保留地讲出来了。

记:这是谈判的关键点?

童亚明(以下简称童):对,我认为后来谈判的关键与深盐二通道基本没关系。主要是港方拿了隧道的资产抵押给了另一方,折价数额比较大。所以他必须不能低于这个价,否则宁可不动。

记:要让深圳政府付他们抵押的费用吗?

童:对。后来我们就压缩,直到压缩到他们能承受到的最低的价格,5.5亿。如果不同意他这个底线价格,他是不会放弃的。

“嘉华把总部搬到深圳,但不能因此高价收购”

记:政府可是花了27个亿修了深盐二通道,划算吗?

童:不能这样算,梧桐山隧道只有4车道,不建新道路以后也会堵的。从这个角度看,深盐二通道与梧桐山隧道是两个层次解决问题。

记:跟香港人打交道,有不一样吗?

童:没什么不一样,他们实际上也是中资机构。

记:当时要频繁跑香港吗?

童:最频繁一周有一两次。但这个事情时冷时热,一谈就谈不拢。

冷:其实,后来他们对谈判也不抱太大希望。

记:嘉华后来好像到深圳了?

冷:对,嘉华银行把总部搬到深圳,税收要增加好几个亿,这对深圳是很大的支持,引进后还奖励给它2000万。当时市领导批示,已经到了收回梧桐山隧道成熟的时机,无非是价钱问题。

记:谈的就是价钱问题啊。

冷:我们听不懂,讨论了几次认为,可以采用其他变通的方式。嘉华对深圳支持,我们顶多是在税收上对他们优惠,但一码算一码,隧道还是这个价钱。最高就值3.8亿,不能把两个混为一谈。

记:那就又僵住了?

冷:对,从那以后都在谈,但基本没有什么进展。嘉华银行也很难啊,作为银行一旦有坏账这个影响我们是知道的。但我们也没办法,国家有法律法规,你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

“盐田给土地,解决僵局”

记:到底是什么促使最后谈判成功?

冷:今天在现场我跟你说,要采访采访盐田区的领导,其实最后是他们起到了关键作用。

记:为什么?

冷:盐田建区这么多年,取消收费的呼声还是很强烈,今年1月份,两会上又提这事,盐田区就提出了解决方案。把梧桐山隧道管理公司和宿舍楼那块地,通过盐田港收回来。让他们去改造这地。这地改造好了也很好啊。

记:你是说政府不给现金给块地?

冷:是的。

记:为什么之前没想这个办法?

冷:之前我们不敢想这块地。因为土地不是我们说了算的。以前盐田区一直没参加。

记:谈判要哪几家部门参加?

冷:财政、审计、法制办和法律顾问、顾问公司的参加。当时盐田区政府提出这样的建议,是个最好的办法。

记:这样看其实价格没有少,还是5.5亿。

冷:价格是这样的,盐田港是国有企业,评估这个钱刚刚回本。如果硬让盐田花大价钱买回来,股东也通不过。(于是)就想出这个办法。

记:政府出2.5亿,再给块地,


评论人:jincheng918 评论日期:2011-3-31 11:26

记:政府出2.5亿,再给块地,让盐田港拿这地去赚3亿?

冷:对的。

记:盐田港集团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
童:盐田港集团扮演一个……5.5亿收回来,2.5亿卖给政府,再拿块隧道公司的地。我们要通过土地更新,员工宿舍更新改造,从中赚回3个亿。

记:这块地要干什么?

童:做商业房地产开发,以住宅为主,高档小区。

记:现在反思这件事情有什么可以总结的吗?

冷:这不是我们这个层面能反思得了的,当时是中央批复的,合法的。当时为了发展,广东省最早搞收费还贷。当时确实是解决了很多问题。不过,国外来说很少把交通基础设施卖给人家。

周:如果说今后再要引进资金就要明确退出机制和盈利模式。

记:你是说从一开始就要制定科学的游戏规则?

周:对,比如你要规定收益达到哪个标准了,就要取消收费。同时政府要监管你的收益,不能你说收入多少就是多少。

记:你是说之前的游戏规则制定是有缺陷的?

周:你要拿现在的事说以前,那是不公平的,十年后你看现在也会有很多缺陷。我认为一定要在做决断前做科学的判断,制定科学的游戏规则。



评论人:jincheng918 评论日期:2011-3-31 11:27
梧桐山隧道大事记

●1987年9月底,梧桐山隧道正式投入运行,这条隧道全长2.261公里,由隶属于原深圳市运输局的深圳梧桐山隧道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和营运管理。

●1994年7月,盐田港集团全资收购梧桐山隧道公司,并于1995年8月投资建设下行隧道(即二期工程)。

●1997年1月,盐田港集团将梧桐山隧道公司50%股权转让给香港达佳集团有限公司,梧桐山隧道公司变更为合资企业,经营期限30年。

●1997年6月,梧桐山隧道二期竣工并投入使用。

1998年,盐田区设立,梧桐山隧道车流量迅速增加,深圳市区与东部的交通80%靠梧桐山隧道实现。

●2001年3月,深圳市有关部门召开了“隧道通行费的价格听证会”,欲将隧道收费标准定性为政府定价范畴。

●2002年3月,在深圳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250多名人大代表要求撤销包括梧桐山隧道在内的市内公路的全部收费站点。

●2002年12月,政府投资1.18亿元改造和重新开通了梧桐山盘山公路。

●2004年起,深圳市政府愿以9亿元的价格收购梧桐山隧道,但当时梧桐山隧道公司的要价则是13亿-13.5亿元,其中10亿元须一次性支付,并要政府安排其员工,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
●2008年7月,政府投资27亿元建设的深盐二通道正式通车,并实现全线免费。

●2011年初,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透露将持有的深圳梧桐山隧道有限公司50%股权转让给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2.75亿元。

●2011年2月,市交委主任黄敏透露,盐田港集团以5.5亿元收购隧道公司全部股权,梧桐山隧道有限公司变为国企。同时,市政府将出资2.5亿元,从盐田港集团手中收购梧桐山隧道的资产,梧桐山隧道有限公司变为管理维护单位。

●2011年3月30日,梧桐山隧道免费通行。



评论人:等我点一支烟 评论日期:2011-3-31 14:31
这个经典的政商博弈透射出了深圳区别于内地其它政府的,也是深圳至今为数不多还保持的“特”质之一。



深盐二通道的开通的确是许施政期间一个很大的亮点,花那些钱总比没事就折腾深南大道强多了。

官员有哪个不贪的,起码许能力不差并且对深圳真正有感情。




评论人:唤不留 评论日期:2011-3-31 16:08
那个是因为企业方的力量也很强大。不容小视,即便采取强硬做法,也会引起激烈的矛盾。

这就是一种恐怖平衡,因为双方力量差距没有那么大,企业可以和官方坐下来谈。


评论人:xy19792007 评论日期:2011-3-31 16:47
上周六去巽寮湾,就是走的东部沿海,从罗芳立交开始就很好走,过莲塘,上深盐二通道再直接连上盐坝高速和深惠沿海高速,到达巽寮湾,不用2个小时,比数年前走深汕高速畅顺多了。走这条路,深盐二通道是关键,只要出了市区,就更快了。盐田区今天的发展,得感谢这条路,盐田片区房产的大幅升值,同样要感谢这条路,不管这条路是谁主张修的。


评论人:清水雪子 评论日期:2011-3-31 17:09
路过


评论人:oyeahi2004 评论日期:2011-3-31 18:07
金兄作为深圳市政协委员,如今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政策搞得民怨沸腾,不夸张地说,甚至影响王许的执政形象,金兄可否仗义执言、而不是避之不及呢?

除了今番的公积金事件,往昔的地铁票价听证、甚至是深南大道等主干道反反复复地翻修而政府又无视民意及民怨等等,显示深圳市当局的执政能力欠缺问题。

这些问题不解决,民心不顺,市民的幸福感下降,奢谈什么深中大桥选址影响这些更遥远话题,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呢?




评论人:jincheng918 评论日期:2011-3-31 19:45
oyeahi2004兄,您真以为老金是万能胶啊,啥事都能掺乎一把?不太熟悉的事情,还真不太敢置喙。深中大桥既是老金早在2006年就掺乎进来,又岂能不继续关注。至于住房公积金,倘若您真有兴趣,可以一起来张罗讨论一下。


评论人:szlittleman 评论日期:2011-3-31 22:45
中信VS深府,恐怕不能称为政商博弈吧?

 

 

发 表 评 论』『打 印 本 页』『关 闭 窗 口
 相关文章 全部相关文章... 
 
 - 37年,深圳一直是个意外!  - 硅谷救不了美国梦?  - 平等、民主与西方的伊斯兰难题
 - 震惊!深圳或成“最不互联网的城市  - 推动城镇化 要看“榨菜指数”  - 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 企业直播:风口将至,未来已来  - 中国须建构理性精神  - 中国是否会爆发金融危机?
 - 深圳+香港,失去想象力了吗?  - 河内:拥抱之难  -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
 - 民营经济之中国市场地位  - 社区文学大赛引出“在地文学”理论  - 日本的中国通与中国的日本盲
 - 社会主义制度浅议  - 首届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  欧洲的错误给亚洲的启示
 - 超级水网:巨大包袱?天大馅饼?  - “红嫂”在成年男人的嗷嗷待乳声中  - 或许中国需要撒切尔夫人式的政治家
 - 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中国经济好日子走到头吗?  - 没有粘结在一起的金砖
 - 从1814到2014:英美靠什么  - 为什么没有“剥削”的社会穷人更多  - 丧钟为谁鸣?
 - 草根评价邓小平  - 外资撤离 东南亚资产大跌  - 龙象共舞——中国和印度须直面的三
 -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  - 上海拟建自贸区,前海傻眼?  - 中国要警惕塞浦路斯式陷阱
 - 救救孩子们吧!  - 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 “国五条”的猫鼠游戏
 - 朝向一个“好商量的社会”  - 曹妃甸快玩不下去了  - 中国对朝鲜必须旗帜鲜明
 - 契约精神塑造城市的气质和风骨  - 改革中国的特权制度  - 中国产葡萄酒登上英国王室御用酒庄
 - 深圳“三化”改革目标不错,前海期  - 中国缺乏开放的思想市场  - 中国学不了新加坡
 - 三中全会讨论:“五位一体”的改革  - 经济改革的核心经验和教训  - 衡量通胀,看科长指数
 - 欧洲、中国货币互换,华尔街关注!  - 中国未来成功的民众基础  - 被中国一再误读的新加坡
 - 中国转型需要思想市场  - 深圳社区文学大赛参与踊跃  - 中国人大:全球富人最集中的议会
 - 地产泡沫将摧毁中国神话?  - 中国高调和美国不干涉的外交姿态  - 中国的国际形象危机
 - 上大学的意义只是找份好工作吗?  - 中国崛起进程中最艰难的选择  -  中国在财富面前惊慌失措
 文章评论 全部文章评论...  
 
发 表 评 论
网上大名:  *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请不要超过500字)
*
验证码: 
       
  真情告白 |   | 访客留言 | 申请入会 | 民意调查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外贸B2C商城建设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98314号
本站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合作或业务咨询邮箱:interhoo@139.com